日前,有報道稱國內元器件分銷業傳出消息,全球模擬龍頭德州儀器(TI)已通知客戶,下半年供需失衡狀況將緩解,似乎預示以電源管理芯片(PMIC)為首的模擬芯片漲勢終結,甚至要面臨價格下跌的壓力。
今年前兩個季度,手機、PC等主力消費品出貨量降低,引發市場改變對芯片行情的看法。前期市場傳出非國際大廠消費級MCU及PMIC等庫存堆高,即預示芯片行情產生變數,而今TI這樣的大廠也釋放出信號,就更加說明問題。眼下手中備貨較多的終端廠商及分銷商等,須防范市場周期轉換帶來的風險。
從2020年疫情高峰過去開始,需求暴增與供給滑坡同時呈現,引發了史無前例的缺芯大潮。而今情況剛好逆轉過來,“宅經濟”動能耗竭,又逢疫情未消、通貨膨脹及地緣沖突等因素,造成消費需求走弱。與此同時,各大IDM及晶圓代工廠擴產紛紛擴產,且有不少新產能已經開出,帶動芯片供應開始放量。
至于缺芯潮是否會在年內終結,目前還沒有確定答案,最重要的懸念在于下半年消費電子傳統旺季的表現。而大眾消費意愿是否會提升,根本還是要看宏觀形勢是否有利于消費。包括疫情、通脹及地緣等因素能否發展向善,將對電子品消費起到決定性作用。
晶圓代工漲價不停,規避風險是主因
消費電子需求降低,引發芯片市場風向轉變,在TI預警之前,看淡芯片需求的聲音已有不少。五月份,臺媒報道面驅動IC砍單,而今在這一領域占比較多的代工廠世界先進(VIS)已經受到沖擊。此外,投行摩根士丹利也預期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將在下半年降低,客戶可能違反長約砍單,以降低手中庫存。
由這些市場現象可見,代工產能吃緊似乎要比預期更早緩解,但近來晶圓代工業界仍未停止漲價,其中臺積電在五月調漲明年全線晶圓代工價格5%-9%,聯電在本月調漲明年22/28nm代工價格調漲6%。在需求開始衰退的情況下,代工廠漲價似乎不符合市場規律,那么原因究竟何在?
在IC交易網看來,晶圓代工廠之所以逆勢漲價,主要是為了防御未來產能利用率降低導致的獲利衰減。而將漲價時間點直接定到明年,則是為了讓今年的產能盡可能滿載。到了明年,需求可能回潮,訂單也會回補,屆時漲價能夠給晶圓代工廠帶來更多利潤。
此外,代工廠擴產所需的設備、硅晶圓及特種氣體等材料的成本也都在漲,因此即便逆勢也要盡量調漲價格,以將成本盡量轉移至愿意出錢的客戶,順便還能篩選出真實的需求情況,以更好判斷未來的風險。
芯片周期轉換還要看“另一半”行情
消費電子退潮,相當于“缺芯潮”推進的動力失去一半,但與之相對,晶圓代工廠及IDM也在大力強調汽車電子、新能源及工控等領域仍有很大機會。在消費電子“落寞”之后,似乎這“另一半”才是未來IC行業發展的動力所在,不少芯片企業也都開始布局車用等非消費類應用。
從市場情況來看,當前 “長短料”現象仍然存在,且大廠車規類MCU及功率半導體等物料仍穩居“短料”一級,但隨著消費電子走弱,大多數PMIC等模擬類芯片,可能會逐漸轉移至到“長料”行列,屆時能漲價的可能只有少數高端產品。
逢此特殊市況,廣大分銷商、終端商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審時度勢,密切關注市場供需變化,在市場面臨方向選擇之時,做出必要的調整。